罗伯特·格罗夫纳,约1970年代。
由艺术家及纽约宝拉·库珀画廊提供
罗伯特·格罗夫纳是一位雕塑家,其风格独特,曾短暂地与极简主义美学产生交集,但最终走出了自己的道路,创作出完全无法归类的作品。他于周三在纽约去世,享年88岁。其去世的消息由宝拉·库珀画廊确认,但未说明死因。
20世纪60年代,格罗夫纳在纽约崭露头角,当时他与著名的极简主义艺术家一同参展,包括1966年在犹太博物馆举办的时代标志性展览“基本结构”(Primary Structures)。但在此之后的几十年中,他的雕塑逐渐偏离了极简主义,尽管这些作品同样简洁,且使用了工业材料。
他的艺术形式多样,皆引人入胜。他创作了从天花板垂下的巨型钢结构,切割穿行于几乎空旷的展厅中;他将厚重的木梁切割,并涂上通常用于加固铁路枕木的防腐剂——杂酚油;他还制作了看起来像汽车的雕塑,配有车轮、尾灯等元素,但由于他略微改变了外观,有时使表面显得粗糙,从而给人一种疏离感。
这位艺术家很少解释自己的作品,这让评论家们常常揣测其含义。评论家约翰·姚在一篇评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思考如何最好地与一件名为《无题》(Untitled)的作品互动。这件2020年的雕塑中,一个水池坐落于橡胶衬垫之上,被包裹在堆叠的水泥块矩形结构中。他在为《Hyperallergic》撰写的评论中写道:“在这个完美反射天花板的水池中,他创作了一件开放而包容世界的作品,同时在它不断变化的物质状态中默默欢庆。他提醒我们,没有什么是永恒的。”
这件作品,像格罗夫纳的许多其他作品一样,也被称为《无题》。他有意不为大部分作品命名,他曾在一个《布鲁克林铁路》(Brooklyn Rail)的采访中表示:“这样感觉更完整、更简洁——不给作品贴上标签,而是让它们保持开放。”
罗伯特·格罗夫纳2025年在宝拉·库珀画廊的展览。
摄影:史蒂文·普罗伯特 / ©罗伯特·格罗夫纳 / 由艺术家及纽约宝拉·库珀画廊提供
他的艺术独特性——以及其职业生涯轨迹的奇特之处——正是格罗夫纳获得众多仰慕者的原因之一。《纽约时报》的罗伯塔·史密斯曾在一篇评论中如此描述他的艺术轨迹:“罗伯特·格罗夫纳是雕塑界的孤狼。上世纪60年代末,他几乎接近极简主义,但由于逐渐倾向于使用粗糙材料、废弃物品以及亲自动手创作,而被排除在外。从那以后,他的艺术生涯便以一系列独特的惊喜展开。”
格罗夫纳在早期职业生涯中便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知名度,曾两次参加德国卡塞尔每五年举办一次的著名展览——卡塞尔文献展(Documenta),并与宝拉·库珀和弗吉尼亚·道恩(Virginia Dwan)等备受关注的画廊主合作。
近年来,尽管他的艺术难以归入任何特定艺术运动,但依然不断出现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。例如,2022年,他的作品出现在塞西莉亚·阿莱马尼策划的威尼斯双年展中,该展览受到超现实主义启发。他是其中最年长的在世参与者之一,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位男性艺术家之一。就在他去世前几天,他的作品回顾展刚刚在卡塞尔的弗雷德里齐亚努姆博物馆(Fridericianum)开幕。
罗伯特·格罗夫纳,《托潘加》(Topanga),1965年。
摄影:安德里亚·罗塞蒂 / ©罗伯特·格罗夫纳,卡塞尔文献展及弗雷德里齐亚努姆博物馆提供
罗伯特·格罗夫纳1937年出生于纽约,在纽波特(罗德岛)和亚利桑那州长大。20世纪50年代,他离开美国前往巴黎美术学院(École des Beaux Arts)学习艺术,因为他曾表示自己“在美国的寄宿学校已经受够了”。他接受了古典教育,并被劝阻不要去关注卢西奥·丰塔纳(Lucio Fontana)和皮耶罗·曼佐尼(Piero Manzoni)等实验性艺术家,因为他们的创作打破了战后绘画与雕塑的常规。“所以,”他说,“我立刻就被丰塔纳和曼佐尼吸引了。我通常不会按照别人告诉我的去做。”
1959年,他因征兵返回美国服役,但他从未参与战斗,只记得自己在纽约四处行军。服役期间,他偶然读到一本艺术杂志,里面刊登了雕塑家马克·迪·苏沃罗(Mark di Suvero)的展览信息。随后,他结识了迪·苏沃罗,并通过他接触到了其他艺术家。
格罗夫纳最初创作了一些他称为“从墙上脱离出来的绘画”的作品,但他并未保留这些作品,因为他表示“对它们并不太有信心”。之后,他转向雕塑创作,其第一件完全立体的作品是一件名为《托潘加》(Topanga)的1965年木钢组合作品,看上去像是从地面升起又回落。
他在纽约的合作社画廊“公园广场”(Park Place)展出了《托潘加》,当时宝拉·库珀是该画廊的负责人。此后,库珀通过自己的画廊一直代理格罗夫纳至今。(卡玛画廊(Karma)和马克斯·赫茨勒画廊(Galerie Max Hetzler)也现为他的代理画廊。)
罗伯特·格罗夫纳,《无题》(Untitled),1968–70年。
©罗伯特·格罗夫纳 / 由纽约宝拉·库珀画廊提供
在《托潘加》之后,格罗夫纳的作品变得更加大胆。在1966年犹太博物馆举办的“基本结构”展览中,他展出了另一件木作《特兰索克萨尼亚》(Transoxiana)(1965),这件作品从天花板垂下,形成一个V形结构。而《无题》(Untitled)(1968–70)是一件他涂成白色的钢结构作品,悬挂在天花板下,漂浮在观众头顶上方。(这件作品在2018年被格罗夫纳在迈阿密当代艺术研究所(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Miami)成功复原展出。)
到了20世纪70年代,格罗夫纳开始使用木梁创作雕塑。他使用松木和废弃的电话杆,通过锯切和破坏材料的方式创作,一些评论家形容这种手法具有“暴力性”。评论家约瑟夫·马谢克(Joseph Masheck)在《Artforum》杂志中写道:“留下的残破木梁依然美丽,但这不是因为添加了什么,也不是因为揭示了某种原本隐藏的美。”他对这些木梁涂上了有毒且气味刺鼻的杂酚油。
罗伯特·格罗夫纳,《无题》,1976–77年。
摄影:史蒂文·普罗伯特 / 由艺术家及纽约宝拉·库珀画廊提供
近年来,格罗夫纳开始雕塑汽车和船只,这种创作部分灵感来自他在佛罗里达群岛拥有一栋房子的那段时光。他常常花上数月时间打磨一件作品,逐步完善。
对于自己的创作过程,他始终保持低调,他曾对《Rail》表示:“我经常工作,而且速度很快,但也会出很多错误。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作品数量并不多。”